​生产主管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kittenchen 管理能力
2022-05-27 0 15

生产主管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企业以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为核心,而生产主管就是指挥和组织生产的管理者。但“主管”是一个含义比较广泛的概念。在不同规模、行业的企业中,主管可能是一位中高层的管理者,也可能是基层的管理者。在此,笔者将生产主管定义为生产车间的班组长、主任。

车间是产品加工、质量改善、降低成本的活动场所,是实现企业经营战略和方针目标的基层单位。现阶段,伴随着微利时代的到来,在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市场环境下,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的竞争愈加激烈。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长期生存与发展,生产主管的素质和能力在运筹帷幄中必将决定生产经营管理的成败。如此重要的岗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呢?

 

 

1、品质意识。

生产过程中的品质主要是对产品加工制造质量的要求和规范。是追求和衡量产品是否符合顾客需求的标准。一个具有品质意识的生产主管,其言行无不充满对质量的追求和保障,进而教导和要求全体员工按标准作业,养成一次性就做好的习惯,极力减少不良和反工,为顾客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最好的服务。因此,生产主管的品质意识决定了员工的意识和行为,也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和顾客的满意度。所以,身为主管,必须具备良好的品质意识,自我要求、自我约束。从而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措施,确保产品生产在每一个环节和不同的操作员工之间得以控制和持续健康发展。笔者认为,品质意识是每一个基层生产主管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2、成本意识

一个没有成本意识的生产主管,在生产过程中必将造成人、财、物的大量浪费。如:人员安排不合理,超过最佳配置人数;设备保养不足导致稼动率低,有效运转率低;为预见不良或生产不及,大批量生产带来的库存积压、搬运、反工、储存等。这些都是意识不足的严重浪费。因此,作为企业基层生产主必须具备敏感的成本意识,只有具备了成本意识才能不断降低投入提高产出,从而使资源最大化,实现利润最大化。生产主管是生产的执行者,也是生产的指挥者,不仅自己需要具备良好的成本意识,同时还要极积地鼓励属下员工的共同参与,并在工作中时刻灌输节约成本的观念。只有树立起员工的成本意识,只有员工具备了良好的成本意识,才能建立起降低成本的能动性。

 

 3、交期意识

交期就是在生产过程中大家常说的完成生产任务的期限。交期意识与品质、成本意识同等重要,是通过对人、财、物的投入和有机组合,进而转换成以产品质量、成本、交期满足于顾客需求的要素。如果在质量、价格同等的条件下,能快速满足多变的市场需求,加速产品周转,企业必将成为顾客的优先选择。因此,如果生产主管不具备良好的交期意识,无疑是没有效率的生产,也给竞争对手创造了绝佳的机会。

现阶段,随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市场竞争的白热化,生产主管仅有品质意识、成本意识还不够,必须具备良好的交期意识。早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人们常常借以深圳特区日新月异的发展来比喻速度-“深圳速度”这就是时间效率,交期意识的体现。生产主管必须全面掌控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控制品质和成本的基础上仍需加强生产进度管理。要对员工进行多能功培训、对机器设备进行合理布局和改良、对工艺流程进行合并、重组等,使生产具备高度的柔性,从而改善交期。日本丰田公司推而广之的JIT生产管理方式就是交期意识的完美体现,“只在需要时,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这种生产方式的核心就是均衡生产、准时交付。

 

4、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与企业一切利益相关的人、事、物的交往中所体现的主动、热情、周到等认知和欲望。即自觉主动地做好一切工作,为他人或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的一种观念和愿望,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认知。

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再单纯地依靠技术、质量和价格,关键是服务质量。随科学技术扩散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技术和设备的差距越来越小,企业间在产品质量和价格上的差异越来越小,于是许多企业将竞争的核心日益转移到服务领域,以服务质量和态度取胜竞争对手。早在70年代中期,法国管理学家曾指出:服务致胜的时代已经到来。如何赢得在服务质量上的竞争?企业要靠全体员工树立牢固的顾客至上和优质服务的意识,这首先就需要生产主管树立牢固的服务意识,只有生产主管具备了良好的服务意识,才能进一步影响员工的意识。国内知名企业-海尔,在对顾客服务方面,他们有许多感人的故事,从而不断取得顾客的信任,超越顾客的期望,也因此成就了海尔。他们的口号是:“只有顾客想不到的,没有我们做不到的”。这就是服务致胜的成功榜样。

在生产管理或制造加工过程中,只要做到对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消除浪费、提高效率、杜绝不良,确保产品质量和交期就是对顾客最好的服务。这里的客户既包括内部“客户”也包括外部客户。总之,不管是个人还是团队,只有内心具备了服务意识,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占领了服务对象(客户)的心,才具备真正的竞争力。因此,生产主管对自己的本职工作应加强学习和了解,严格掌握,规范执行;树立“我们的工作就是对顾客服务”的管理理念。

 

5、改变意识

意识,其本义是人们在头脑中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是感觉、思维等各种心理过程的总和。在知识经济爆炸式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企业产品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从而带动了消费者市场,大大满足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也强有力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意识、观念改变的突破。可见改变意识就会加速成功。作为企业生产主管,改变意识就能推陈出新、持续改善、不断超越,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从而正确地引领团队走向成功。因此必须改变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心理承受能力。

(1)对待错误。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企业生产主管,面对纷繁复杂的产品、大量的生产设备、员工、物料,以及各不相同的顾客特性等,难免在工作中出现意想不到的疏忽。因此,要学会善待错误,知错就改,谦虚为怀,正面对待一切工作中的错误,因为错误是成功的奠基石。任何错误都有大有小,有一定的主客观原因,但对待改变错误的态度不容如此“斤斤计较”。有错必改,决不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更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记住,你是一位生产主管,你必须对企业、对员工、对社会、对顾客、对自己负责。

(2)对待成绩。成绩是努力的结果,是价值的衡量。生产主管的成绩就是团队工作的绩效。是通过对属下员工的培训、指导、沟通、指挥及团队协作而达成的。面对工作成绩的时候,首先应该想到团队成员或属下每一位员工,并积极分享,把今天的成绩归功于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如此,体现了你的胸怀,既能得到上司的肯定,同时也博得下属的认同。团队成员就会一如继往的追随你,将以更大的努力来迎接新的挑战,大伙工作更加愉快,你的工作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3)对待挫折。每个人对挫折的认识各不相同。积极的人视挫折为学习,消极的人视挫折为困难。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让你却步不前,你软它就硬,对于强者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因此,正视挫折变得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整日患得患失,忧心忡忡,情绪起伏不定,那么沮丧就会久居脑海,免不了自卑。因此,生产主管,遇到挫折时必须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应视自己的工作方法不对或努力不够。只要抓住这两点坚定不移,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就比困难多,一定会取得成功。

(4)对待问题。问题是与标准相比较的差距,是工作异常的暴露。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偏差,出现异常在所难免。只要摆正心态,正确对待,必将又是一次胜利。但往往事与愿违,总会有一些生产主管生怕暴露问题,一旦同事或上司在其所管的部门或员工中发现问题,或提出好的意见或建议时,马上就紧张起来,闪电式的找出一大堆理由(大多以客观原因为借口)推卸责任,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能不能发现问题是管理者的水平,愿不愿解决问题是管理者的态度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与坏是管理者的能力问题。如果连问题都发现不了,何谈水平?态度?能力?

任何企业,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一点问题都没有,也正所谓古人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发现问题。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有人将问题反映出来,应该感到欣慰,感激他们才对。有他们的关注,才使得我们及早地从错误中走出来,从而得到了又一次改进和提高的机会。要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在探索中不断改善和进步的。问题出来了,就积极面对、分析、解决,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是制度有问题就修改、更正,是规范有问题就找更好的'方法替换,是培训出问题就加强培训。作为生产主管只有报以如此谦逊的工作态度才能决胜千里。

(5)对待工作。如果你能乐观地对待工作,工作就会让你快乐;你能忠诚地对待工作,工作就会对你忠诚;你能为工作付出的更多,工作也会回报你更多。每个人都想在工作中获得成功。但决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而你的态度却是最核心的因素。不同的态度,产生的人生体验和结果都会不一样,因为心态可以影响我们的认知方法。积极的人生心态可以帮助我们战胜自卑和恐惧,可以帮助我们克服惰性,可以发掘我们的潜能,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决定了两个人做同样的事情得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许多人抱怨工作复杂、繁重,福利待遇不好、工作环境差,整天精神疲惫,萎靡不振。而另外一些人却总是自愿选择加班加点,即使到深夜,第二天也能容光焕发,照常工作。这说明主动热情让一切变得简单,主动热情就是前进的动力。作为生产主管,处于纷繁复杂的工作境地,你也许不能选择工作本身,但你可以选择对待工作的态度。只有在实际工作中付诸行动,谦逊地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还不够好,需继续努力,才能真正有所价值。大多数公司招人的标准都少不了主动、积极、敬业等字眼,也说明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一个职业道德的问题。

(6)对待做事。一个人做事的行为就是他的态度。事情做得好不好,与事情本身没有太大关系,重要的是一个人的态度问题。尽管有的人伶牙俐齿,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解,但行为的结果会成为最终度量其能力的标尺,尽管从来没有人否认过时运不济之说,但是根本原因还是态度的问题。作为一个优秀的生产主管,对待做事的态度关键在于,团队合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确保产品质量、效率、效益、安全等,以及给顾客带来潜在的附加价值等。总之,服务他人是最起码的做事原则。

(7)对待同事。我们每天和同事朝夕相处,比与亲朋好友相处的时间多得多,而且工作上最离不开的就是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在工作上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想到是不是自己做错了。其次,要学会处处降低身份,看到对方的优点。如果遇到一些事情,自己没错(那是不可能的),那么就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一下对方的感觉。就算是对方错了,也不要得理不扰人。切忌公开对立,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一定要对事不对人。对事无情,对人一定要有情。记住,做人第一,做事第二。如果生产主管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就无从左右逢源,无法与同事之间建立合谐与合作的关系。

(8)对待上司。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要做的事情太多,就会忙不过来,这时他就需要找一个“替身”,或者叫做“代理人”,这样,就产生了一个下属。显然,作为下属,我们是上一级的“替身”,由于上司忙不过来,我们代他完成相应的任务。因此,作为下属的生产主管要明确自己的“身份”。 我的职权来自我上司的任命,我是上司的代表,我的言行是一种职务行为,我要坚决服从并严格执行上司的决策,我必须在我的职权范围内行事等。这是作为一个下属最基本的认知。所以,对上司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服从。常言说得好,恭敬不如从命。

在上司面前仅有尊重、服从还远远不够。一个优秀的下属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个人工作技能,为上司分担更多的工作,学会主动汇报工作,善于创新,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设性意建或建议。除此之外还要诚实守信,不争利、不抢功、不推过,更不要锋芒毕露。只要做到这些,你无疑是一位好下属。作为生产主管理的你,将会有更多的下属象你对待你的上司一样地对待你,因为你为他们树立了榜样,他们是你的效仿者,更是你的追随者。

(9)对待时间。一个人对待时间的态度,其实就是对待生命的态度。常言说得好“时间就是生命”。作为生产主管,不能合理的安排时间、利用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如:一个生产主管,往往需要同时完成多项任务,而这些任务又都有一定的难度和完成期限。如果不能制定一个有效的计划,对这些任务作一个全面的安排,往往会被任务搞得焦头烂额,穷于应付,险象环生。最终就会不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将产品交付给客人,与之伴随出现的就是产品不良、返工、浪费、成本上升、客户投诉等。因此,生产主管必须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建立完整的工作计划、进行目标管理、设定完成工作的优先顺序、任务完成的时间期限,一旦决定的工作就立即采取行动,学会利用时间,杜绝浪费时间,善于自我约束。

当然,作为生产主管,应养成按事情的“缓急程度”办事的习惯。我所强调的是,在安排行事次序时应先考虑事情的“轻重”,然后再考虑事情的“缓急”。因此,值得考虑采取的办事次序应该是: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

时间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就象空气一样无偿地,自由地供给我们每一个人,不管你是谁,不管什么时候,也不管你需不需要都是如此。其基本特征是:无法替代、无法储存、无法开源节流,毫无弹性。然而离开了时间资源任何工作都无法开展、无法进行,由此可见时间资源的重要。所以,生产主管必须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力求每天进步,在有限的时间内使价值最大化。

(10)对待先进。先进是榜样,是学习借鉴的一面旗帜。先进展现着一种风采,昭示着一种精神,孕育着一种希望,代表着一种方向和前进的力量。在中国经济腾飞的新形势之下,企业生产主管必须要做好奖先树优的工作,充分发挥其潜在的激励鼓舞和示范引导作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用正确的观念、态度、方法对待先进。建立学习、赶超的积极氛围,以少数带动多数,以局部带动整体的良好风尚。从而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效率,实现企业的长期效益。这是生产主管不可或缺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11)对待利益。公司的发展壮大,成败得失,靠全体员工辛勤工作,共同努力。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棵大树,员工就好比树根,根深才会叶茂、生机勃勃、一片盎然。员工工作能力强,技能水平高,才能生产出高品质、低成本的产品,从而不断满足顾客需求,赢得顾客的认同,也就能支撑着这棵“大树”,企业就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作为生产主管,必须认识到只有生产效率提高了、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质量稳定,企业才能获得更加长远的利益。所以,在利益面前首先应该想到广大员工的辛苦劳作。应该思考如何给予员工更多的激励和更大的鼓舞。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维护好员工的利益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司的利益。生产主管,应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公司长远发展之中,因为公司的目标中已经包含着社会、股东、客户及员工的责任,只有把这些责任和员工的利益处理好,才可能让员工把自己的追求融入到公司的发展中去。

(12)对待目标。目标是构筑成功的砖石,是前进的方向。目标催人奋进,给你树立信心。事实上不是有了目标就得以实现。光有目标还不行,首先目标要恰当,目标必须是具体的、是可以衡量的、可以达到,而且要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具有明确的截止完成期限。生产主管要时刻以目标为依据,不断鞭策自己,激励属下员工。

目标既不能过高又不能过低。目标过高,遥不可及,那只是空中楼阁,无法实现,让人丧失信心;目标过低激不起员工的工作热情,员工没有成就感。因此,目标设定尤为重要,俗话说:“跳起来摘桃”。只要你愿意跳,只要你努力跳,就一定能实现,这就是恰当的目标设定。因此,设定目标时要让员工共同参与,达成共识,只有如此,才利于目标的实现。

 

6、人际交往能力

现代企业管理讲求集体的智慧,不再是旧工业时代,凭着有某项过人的“绝活”就可以单枪匹马、独步天下。因此,作为生产主管,每天身处上司、同事和下属之间,上下疏通、左右沟通、内外管理,是必须锤炼和应当具备的能力。学会与上司、同事和下属沟通、合作,建立一定的人脉关系,工作上取得上下支持,左右逢缘,这往往是决定生产主管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

在日常工作中,人际交往能力可分为与上级交往的能力,与平级交往的能力和与下属交往的能力。与上级的交往主要是接受任务、汇报工作、表达不同意见。与平级交往主要是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要善于换位思考,从大局出发,切忌避免感情用事。与下属的交往主要是分派任务、听取汇报、商讨问题、工作指导等。不论与哪一级交往,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不但要能准确地领会对方表述的意图,还要能准确地把自己的意图准确地表述给对方。所以,人际交往的能力主要取决于沟通的能力。如:工作安排、进度控制、异常处理、差异分析、新的方法技术实施等。许多新的观念,无不是经过数次沟通、碰撞的结果,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对此,生产主管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只有良好的沟通能力才能打通员工的才智与心灵之门,才能激励、挖掘员工的潜能。为此,良好的沟通是人际关系的基石,是通往成功的技能。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人际关系的处理,可见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

 

 

7、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是考验生产主管的全局观、整体意识及个人综合素质。因为,管理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群人的工作。能否将一群人的工作做到政令统一、协调一致,关键在于管理者本身的能力。一个好的团队需要好的管理,好的管理需要有好的管理者。所以,富有发展潜质的生产主管应表现出团队取向的工作风格,要乐于协同作战,在实际工作中做“领头雁”;要善于营造一种团队协作、平等沟通的文化氛围;要坚信1+l大于2,善用头脑风暴放大集体的智慧;以开放的心态接受批评、面对冲突,不放弃寻找最好的问题解决办法;彼此欣赏,鼓舞士气,关注团队成员的共同发展。

团队协作对生产主管的成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具调查,管理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生产主管和下属、同事和上司工作不协调,不合作。因此,对于生产主管而言,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必然是团队的共同成功。脱离团队,去追求个人的成功,这样的成功很渺茫,即使成功了,往往也是变味的和苦涩的。如果长此以往,对团队、对公司都是有害的。因此,一个优秀的生产主管决不是个人的勇往直前、孤军奋战,而是在上司的指导之下带领下属齐头并进,共同成功。

 

8、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

基层生产主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尤其是技术操作方面的能力。因此,只有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生产主管,才能在管理过程中有的放矢,游刃有余,也才能避免官本位的现象。

作为一名现代企业生产主管,不能只具备一般性的宏观管理与调控。生产主管应懂得一定的操作技术,并不是说各种设备之技术都精通,这样既不可能,也没必要。但是至少要掌握本部门的一、两项操作技术,越熟练越好,只有这样才能让员工发自内心的信服,从而建立起在员工心目中的地位和威信,而且为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奠定了根基。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实力才能达到上有领导满意,下有员工服气。

9、创新能力

现代企业管理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活动。在当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创新是团队获得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动力。若企业能不断推陈出新,就能引领行业,引领市场,从而获得独具特色的竞争优势,也就能使企业永保活力,位居列强。反之,必将被市场或同行所淘汰。创新即开拓、进取,要求管理者不断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激发新创意。创新的关键是创造性思维,既能纵向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得出新体会,还能从横向探索别人未曾涉足的角度提出新见解,也能从逆向方面敢于一反常规大胆否定过去的结论,作出解释。创新是一种很艰苦的工作,为此,生产主管应具备坚定的意志,坚强的决心,顽强的毅力和扎实勤奋的努力。

作为企业生产主管,创新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要根据本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经过一定时间的探索,积累经验,形成一套适合本公司或本部门的独有的模式或制度。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创新的方法有:

(1)完全创新:原来根本没有的东西或功能;

(2)综合创新:将不同领域的产品思路、做法、程序进行融合;

(3)借鉴创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4)嫁接创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先进的经验共同优化;

(5)扩散创新:将某一成功的经验、方法推广运用到其他产品或领域;

(6)转移创新:技术转移、产品转移、地点或市场转移;

(7)深化创新:在管理程度、技术程度、产品专业化程度上深化;

(8)分解创新:将一项成功的技术或管理模式分解运用在不同的方面;

(9)加减创新:所有的制度、管理方法、技术其适用性都具有一定的时间期限。没有一成不变的。因此,必须结合时代环境和自身条件予以加减等创新方式来适应企业的不断发展。

现代企业处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中,作为生产主管,随时要有打破现状的挑战精神,引进创新的技术、观念和知识,并且时时做好打破旧有框架的心理准备。当其他部门的工作量增加时,绝不可以抱持门户主义,认为自己只要做好分内的工作就好,而应借由机会了解其他部门的运作和管理方式,并且从中学习有益的做法与经验。

在当今凡事变化迅速的时代,作为企业生产主管很难依靠一个永恒不变的原理、一个万能良方来处理所有问题,所以,要懂得运用“权变谋略”,抱势必成为一项管理者所必备的能力。换言之,管理者要依据所处环境的条件变化,灵活应变,并从中找出最佳方案,以变应变,取得最为理想的结果。不过,管理者须谨记在心的是,尽管死守原则、不懂通权达变的教条主义者,在管理的过程中,会为组织带来严重损失,但是,“权变”也只能在一定的原则和基础上灵活运用,予以创造性的发挥,若是毫无原则性的“变”,同样也会让组织承担高度的风险。

总之,作为一个现代企业的生产主管,应要做到既可守又能攻,既能通权达变,又能建立一套具有客观规律、原则清楚的弹性管理模式。也就是在遵循客观规律,遵守基本原则的同时,也应视具体情势有所变通,避免成为一个墨守成规、思想僵化的教条者。

10、教导和培育部属的能力

管理就是督导他人完成工作而完成自己的工作。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内预期的目标。因此,主管是通过部属完成任务达到目的,并且要对部门的绩效负责。为保证员工有工作的热情,能正确理解上级指令,能够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主管有责任和义务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要记住,员工的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方法不科学、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缺乏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能力,这些都不是员工的错,而是基层主管的错,是基层主管没有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培训。中高层管理者希望基层主管真正成为连接管理层和员工的纽带,并通过基层生产主管提高产量,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并鼓舞员工的工作士气。为此,基层生产主管必须承担起教练员的任务-指导团队获得胜利,这就要基层主管必须具备教导和培育部属的能力。从而保证企业或部门目标的实现,这是基层生产主管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和能力素质的要求。所以,优秀的生产主管更多的是关注员工的潜能开发,鼓励和帮助下属,以各种方式提高员工的能力,帮助其成长取得成功。

作为基层生产主管,我们不只是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帮助部属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效率。要记住,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只有下属的工作能力提高了,才能体现出主管的能力,也才能少走弯路,更加快速的完成工作任务,从而实现目标,最终达到管理的目的。

11、授权与激励

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掌握授权与激励部属的技能。生产主管本身肩负着部门或班组工作的计划、组织、指挥、沟通、协调、领导等诸多工作,不可能深入到每一件事情和细枝末节,做到事必躬亲。即或如此,时间、精力也是不允许的。为确保部门内各项工作有效贯彻执行,就必须依赖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从而实现目标。因此,授权与激励部属的能力显得极其重要。

(1)有效授权

在管理过程中,授权就是将权力下移,把某项工作和权力同时委托给他人或部属。这实际上就是对他人或部属的能力的一种信任。因此,授权就是信任,信任就是激励,信任就是管理,没有信任就没有管理,也因此没有激励。试想,人与人之间,上司与部属,老板与员工之间没有了信任会是什么局面?一盘散沙、互相猜疑、各自为政,管理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授权的本质是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关系-伙伴关系。通过权力和责任分享,授权与被授权者捆在一起,不可分离。当然,主管不能把管理职责委托给被委托者,委托的只是某项具体的工作,以及与工作相对应的权力,这些工作在分配任务时必须交待清楚。所以,授权是对工作的授权。其中工作包括三个要素:工作的内容、工作的职责和工作的责任。因此,授权也包括三个要素:第一个要素是任务本身。即要求下属完成的某项工作。第二个要素是权力。成功的授权必须赋予相应的权力。第三个要素是责任。即所要承担的工作责任。

作为生产主管,必须正确理解和认识到授权的真正意义和目的。只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才能正被正确地执行。授权是为了缓解管理者本身的工作压力,同时又能激励员工,提高员工创造性的工作能力。因而,应懂得“无为”,部属才能够有大为,这是无为无不为的道理。作为主管必须“有所不为”,才能恰到好处的“为所应为”。以有所不为作根本,产生为所应为的作用,使一切作为都符合实际需要,并且从容中道。笔者认为授权必须掌握诸多因素,做到人事相宜,恰到好处,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授权绝非弃权,当委托出去的工作未能达到期望的结果或比预想的结果更糟糕时,授权者必须要承担全部责任。士卒犯错,过及主帅,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在授权之前,首先主管要端正授权的态度,建立授权意识,创造合适的授权的氛围,扫除授权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碍,并制定相关工作的授权计划。其次就是明目标或具体的工作任务与相应的权力。因为目标是员工意志的体现,是员工努力的依据,也是鞭策员工向前迈进的动力和源泉。主管要想通过授权调动下属的积极性,一定要让员工看清楚最终的目标,只有清楚的目标才能使员工有强烈的欲望,并更快、更好、更有动力地去工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等于没有方向,不但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反而会导致下属对上司意图的不同揣测。其三是要根据下属的能力、心态和所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挑选合适的人选并将相关工作和权力授托出去。最后,必须进行适时追踪、要求属下有效反馈、对全局进行掌控,避免属下滥用职权。当工作完成时,立即收回权力。因而,授权管理也是生产主管的一项重要技能,不懂得授权管理的主管就等于慢性“自杀”。

(2)有效激励

激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威廉•詹姆斯通过研究发现,员工只要用20%-30%的努力即可完成他的工作,而经过激励的员工,将会以其80%-90%的能力工作,一个人可以当两三个人用,大大地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因为通过激励,员工的内心受到某种鼓舞,从而采取行动,行动的结果在满足自己的需要的同时,实现公司的目标。

人都是需要激励的。主管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引导员工完成组织和部门目标,因此,了解员工的需要、分析如何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是实现组织目标的重要保证,这也是激励的目的所在。有效激励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如:物质利益原则、公平原则、正面激励与负面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差异化与多样化原则、时效性原则等。

作为生产主管,激励员工最好的方法有就是:采用有效的工资与奖金分配方法、授权并信任员工、给下属支持和鼓励、用目标、压力激发下属的潜能、用信任和尊重去感动下属将收到不错的效果。

 

12、执行力

执行力,简单理解就是行动力。任何好的设想、远景、目标,没有付诸行动都等于零,不可能取得成绩。因此,执行力就是将想法变成行动,把行动变成结果。根据笔者的观察,企业、团队或个人的成功60%靠执行力,30%靠策略,其他10%或许真的就是运气了。而且执行力和策略却可以通过学习掌握。所以,任何成功都需要付出努力和行动,而不是单纯地靠设想。有了想法没有行动,有了行动然而看不到结果,因此,无论有多好的想法也是无济于事。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主管认为,执行是下属的事,那都是些细枝末节的事务性工作,不值得费神。这个观念就绝对错了。反之,执行力是作为主管理最重要的工作。如果企业要想生产出好的产品就必须要有好的策划,好的策划要好的执行,好的执行就要好的团队,好的团队必须要有好的主管。执行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团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依据,也是管理者致胜的一个重要因素。个人执行力是团队执行力的基础,而基础的关键是主管的执行力。

生产主管作为公司基层的决策者、领导者,承上启下,必须建立“上下同欲者胜”的理念。要培养团队成员“合心、合力、合拍”的协作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是非常重要的。还有的主管则认为只要授权给下属即可,这种看法也错了。执行力是一套纪律与一套系统,并非下属或某项工作,某一个员工的事。我们必须将执行深植于企业的策略、目标与文化当中。必须深入并参与其中,而不能只是将相关的工作交待、委托给下属。

就生产管理而言,传统大量生产与接单生产的做法的大异其趣之处就在于,后者只能是在接获客户订单后才开始生产。例如:与戴尔配合的零组件供应商也是采用接单生产方式,必须等戴尔的客户下了订单之后,再开始生产。等供应商交货之后,戴尔立即开始组装,并在装箱完毕数小时之内就运送出去。这套系统能压缩接到订单至出货的整个流程时间,因此戴尔能够在接到订单的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就将电脑交货。这套系统让自己与供应商的存货都减到最少;和对手的客户相比,戴尔的客户更能及时享有最先近的产品。在个人电脑业成长趋缓后,戴尔之所以能令竞争对手没有还手之力,系统地执行正是主要原因。戴尔在这些厂商陷于困境时,利用削价扩大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拉大与同行的差距。由于资产速率高,即使获利率衰退,戴尔仍能维持高资本报酬率与正现金流量,令对手望尘莫及。这就是戴尔在每一阶段都能一丝不苟地切实执行的结果。

从以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好的启示,执行力是决战的根本。作为生产主管,必须周密的计划、有效的行动、严格执行、定期检查,积极的评估处理。通过健全各类反馈信息,严格检查生产计划、生产进度、产品质量。引导员工并按传、帮、带的方式深入实践,进行差异分析、调整或修定作业标准等。这就是所谓执行的系统化流程,从而不断对生产各环节提出质疑、不厌其烦地追踪确保权责分明,标准一致,将组织成员全部连结起来,均能各司其职,按预定所期望的状态同步前进。

 

 13、自我学习的能力

随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手工劳作逐渐被机械自动化替代,体力劳动逐渐转化为脑力劳动。因此,工作对人的要求也高了。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身价值。“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就是新经济时代的写照。

学习是自我提升的原动力。作为生产主管要想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建立终身学习的心态,勤奋不辍,超越自我。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以空杯换满杯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吸纳百川。作为生产主管,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达到预定的目标。不学习就会落后,知识技能是会过期的;不学习思想意识就会僵化,如此一来,必将被淘汰出局。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学习已经突破了学校的限制,变成了终生的事情,需要随时随地地学习,因此学习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我唯一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我自己什么也不知道!”可见虚心学习是多么的重要,何况我们这些凡夫俗子。

随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企业产品、技术、质量、服务不断升级、形式多样,竞争激烈。企业基层生产主管(班组长和车间主任)肩负着重大使命。企业战略方针,必须通过基层生产主管去贯彻、执行和落实。“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因此,企业决战在班组、在车间。企业生产主管的素质和能力预示着企业或个人的未来。作为企业基层生产主管要坚持不断学习,吸纳百川,弥补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提高自我的同时带动属下员工共同成长,在学习和实践中求同存异。


文章为作者原创,不要转载哦!

首页 生产管理 管理能力 ​生产主管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相关文章